A計畫:「提升專業教學品質,精進創新教學內容」
隨著人工智慧、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及元宇宙發展,本校結合系所專長與資訊科技量能,培養學生具備及善用資訊科技能力。透過課程創新,探索自我及調適他人、社會適應,培養學生人文關懷能力。利用微學分、模組課程、學分學程或數位學程推動STEAM教學,強化學生科學、科技、工程、人文藝術與數學及閱讀表達、吸收知識、多元敘事及自我表達能力。因應產業型態改變,增加學生競爭優勢,建構跨域環境,培養具有跨域能力、嘗試創新議題之人才。翻轉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擬定自我學習策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及終身受用學習策略。面對國際競爭,利用姊妹校交流、國外實習及移地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尊重多元文化及國際間移動力。另,以各種基本及專業方式檢核學生學習成果及優化教學回饋機制,持續改善教學品質。上述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跨領域、自主學習、國際移動等關鍵能力之培養,皆是藉由”提升專業教學品質,精進教學創新內容”,培養適應未來世界所需人才。
B計畫:「大學專業融入在地,社會參與區域共榮」
善用本校學校院系眾多多元優勢,以其專業融入社會營造。以課外服務學習、學生社團服務、校外志工及學系提供專業服務,文學院串接周邊高中端師資資源,從參與者角度實際體驗創作過程。農學院擬以國際標準將銀髮友善餐食,在社區推廣活動實踐學生設計及製備高齡餐食能力。另,透過食農教育推廣陽明山在地農產,連結陽明山產銷兩端,碳足跡計算實踐永續發展。社科院將深耕北海岸社區,進行共學增能。另,帶領學生進入社區參與福利服務,設計社會福利服務方案。環設學院擬連結校內外空間,打造校園與社區生態永續場域。國際學院協助中小學非英語專業教師英語增能,提升雙語化教學能力;以六系開設六大文化主題課程,再加入AI互動進行外語教學。體健學院提供傳統整復推拿、養生功法、身體健康操等活動,服務鄰近社區鄰里。透過「運動能力促進中心」,提供專業檢測設備搭配諮詢服務,給予專業化健康管理建議。新傳學院以學生實習媒體加強陽明山周邊社區製作校園相關主題的深度專題報導。博物館於陽明山花季期間邀請社區鄰里及社會大眾參觀本校合作展覽。推廣教育部擬提供職場數位加值,建構與引領社會大眾自主終身學習系統機制。另因應氣候變遷,以講座、數位教材、華岡雲頻道、培育種子幹部及演練等,培養學生應對衝擊能力,建構韌性校園。
C計畫:「營造產學環境,強化產學支援」
因應快速變遷科技、產業需求變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高層次思考及做中學是學生踏入社會前須具備知能力。本校以總整課程、專題製作、專業實習等,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系統思考及做中學能力。利用實習接軌產業需求、加強證照檢定、落實就業輔導、完善實習媒合平台、開設實習微學分課程及職能輔導等,深化學生實習實務能力。另,為推動產學合作,激發學術研究與技術開發量能,建立產學媒合資訊平台,提供完整產學合作資訊,促進業界與師生合作契機;完善產學合作獎勵機制,增加師生投入產學合作誘因;進行產學雙軌人才培育,由本校與企業共同規畫各項課程、訓練及實習,培養企業需要之專業人才,並透過學術期刊、研討會、參展、媒體及網站等多種途徑推廣本校產學合作成果。
D計畫:「強化經濟不利學生就學扶助,全面IR校務治理」
基於人人就學機會平等,本校對經濟不利生就學扶助及輔導非常重視。以提供多元入學管道、費用減免及交通補助提入學機會。入學後於生活知能、心理健康、問題解決、自主學習強化、學習及職涯等皆提供輔導措施,為培育其增加國際移動力,更鼓勵其展翅國際圓夢。深化原住民族學生照護與支持、課業輔導、生涯規劃、自我身分及文化認同推廣等,也是本校對原民生之重視展現。另,本校強化IR校務治理,定期公開辦學資訊。藉由第一期計畫建立各項資料倉儲,未來將藉由PDCA檢核機制發掘問題、擬定行動方案、設定目標、成效評估及滾動修正,精實高教深耕計畫,善盡承擔大學責任與義務,使校務研究來滾動永續校園。